作者:毒舌大表哥DS: 转载自:网络
看最近都在讨论东北的营商环境,我也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
那还是刚流行“逃离北上广”的时候,我当时也脑子一抽随着这股大流跑回东北老家,自以为多年来走南闯北学了一身好手艺,攒了一波好人脉,于是跟几个朋友掏尽家底儿合伙开了一间广告传媒公司。
公司规模不大,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地址选在了一个“内部有关系的老铁”推荐的老旧商住两用楼,30几层高,楼龄瞅样子比我还大,脏乱破得不像话,活像诸如《银翼杀手》、《特警判官》等各种末世赛博朋克影视剧里的废弃大厦。
这儿唯一的好处就是房租便宜,于是我们就对付着简单装修一下搬了进来……结果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个所谓的“熟人推荐”是我们踩到的无数深坑中的No.1,这里先按下不表。
在创业之前,我和小伙伴们设想了无数遭遇挫折的可能性,包括项目源不够稳定,资金链不够流畅,技术关不够过硬,传播面不够广泛……等等,并且都做好了心理准备与应对功课。
结果谁也没想到,第一个差点把我们卡死的环节居然是:办营业执照。
我们这间创业公司,一切手续齐全,材料完备,理论上不出三天就可以把营业执照办下来(据说现在时间更短了)。然而壮哉我大东北官僚系统的办事效率,这一个营业执照前前后后花了我们三个多月。
办理营业执照的第一步是去公司注册所属地的工商业务办理大厅填写材料,听起来挺简单,我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天儿,带上所有证件印章材料手续什么的吹着口哨就过去了,以为刷刷几笔填写完各种表格就能完事,动作麻利点兴许中午还能赶上跟哥几个喝顿小酒,这创业生活是多么美好啊……结果到了地方,我使劲推门进去后倒吸一口凉气,办各类执照/证明/资质的队伍长龙一直排得堵到门口,我这门都差点没推开。
原因其实很简单,办理业务的窗口太少了。十几个窗口只开了两个,不堵才怪。
真正奇怪的是,那些其余的窗口后面也不是没人,每个挂着“暂停办理”的牌子后面,都坐着一个表情臭到不行的工作人员,偶尔有人过去问“你们这窗口啥时能办理业务”,他们连口都懒得开,只皱着眉头连连挥手,就差没把“滚”字写在脸上了。
在我的印象里,上一次碰到这种待遇还是20年前去邮局寄挂号信。
他们尚且脸臭如此,开放的那两个窗口后面坐的两位尊神就可想而知了,柜台处甚至动辄传来吼叫争吵声,至于具体吵什么我站在队尾远远地听不清楚,只顾犹自胆战心惊。
队伍前进得比我想象中要快,半个小时就排到我了。起初我还以为办理营业执照敢情挺迅速的嘛,怪不得只开两个窗口就够了。结果直到我亲身经历了一遭,才明白为啥这么快。
工作人员:“办啥?”
我:“营业执照。”
工作人员:“材料拿来。”
我(递过去):“辛苦您。”
工作人员(“啪”地把我的一沓申请材料扇在桌上):“这啥玩意儿?!”
我:“营业执照申请材料啊,工商局网站上的模板,我自己打印填写好的。”
工作人员:“谁让你自己打印了?”
我:“啊?网站的申请流程上写着可以自己打……”
工作人员:“什么网站不网站的,网站要这么牛逼你去网上办吧!我这儿不受理自己打印的!”
我:“你这……”
工作人员:“下一个!”
好吧,总算知道为啥这么快了。
在周遭好心人的指点下,我在大厅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正式”的申请表(纸质和油墨还没我自己打印的好……),按手边的申请材料原样誊写了一遍,重新回到队伍末尾排起。结果刚排到一半,这两个窗口也挂上了“暂停办理”的牌子——原来是人家的午休时间到了,要下午两点多才回来复工。
我一看表,这才中午十一点刚过一丢丢啊……说不得,只好也跟着出去随便吃了口午饭,身上揣着各种证件材料什么的也不敢乱走,回来坐在大厅里的长椅上上老老实实等到下午两点。
下午排队的人明显更多了,窗口依然还是两个没变。
这次接待我的工作人员换了一个女士,相对和蔼了一点——
工作人员:“申请表呢?”
我:“在这在这。”
工作人员(略微一翻):“哎呀,你这第二页开头的地方写的有问题呀,‘经营范围’里没有‘广告传媒’这种说法,只有‘广告’。”
我:“得嘞,那我就把‘传媒’两个字删了呗。”
工作人员:“不行,申请材料不能涂改,这一页你得重新写。”
我:“好吧,那我重新写完后能直接过你这来递交不?”
工作人员:“不好意思,你得重新排队,大家都是这样的。”
我:“啊?……”
工作人员:“下一位!”
重新修改完,再又排了一遍队,差不多经过一个小时,我终于又见到了这位工作人员。
我:“按您刚才说的,已经改好了,劳驾您再上眼。”
工作人员:“嗯,没错没错……等等,你这第三页也是同样的问题,也得改。”
我:“……”
工作人员:“下一……”
我:“等等!麻烦您,能不能帮忙把我这些申请材料完整看一遍?有哪些问题一并告诉我,我好一起改?”
工作人员:“哎呀,这我可说不准。”
我:“您是专业负责这个的,咋还说不准呢?”
工作人员:“反正呢,我看到这个地方出了问题,你就得先把问题改正掉,才能往下继续流程。这是操作手续,我不能违反。”
我:“这……”
刚才第一个接待我的工作人员突然乱入:“哎!小陈,你跟他废什么话?赶紧的,后面这多人排着呢!”
然后,在围观群众与工作人员的一致声讨中,我灰溜溜地退下阵来,一边修改我的申请材料,一边浮现起了大学时代向导师反复提交毕业论文草稿时的既视感……
后面的类似情节我就不啰嗦了,总之这一个申请材料我就反复提交了将近一个星期,中间各种被打回来修改的理由简直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比如词汇使用不当啦、法人信息不全啦、电话号码前没加区号啦……甚至有一次我写到一半笔没油了,换了一支笔再写,结果因为笔迹颜色前后深浅不一,被退了回来。
总之,所有被挑出来的毛病对我而言最终都是殊途同归:要重新再排一遍长队。
最不可思议的是,有的时候,明明是上午的工作人员让我修改的东西,下午换了一个工作人员就不认账了,非说我改得不对。我解释说是上午坐在这里的同志让我这么写的,结果换来的是千篇一律的白眼:“哦?行啊,那谁让你这么写的你找谁去吧!”
最后我出离愤怒了,跟几个合伙人说它奶奶个腿的明天办营业执照你们爱谁去谁去吧,老子受够这洋罪了!大家看我是动了真怒,才合起伙来挖人脉找关系,最后找了个工商部门的小领导,打了招呼递了条子,我第二天再去,直接有人挥手招我过去旁边一个挂着“暂停业务”的柜台窗口,材料递进去,不到十分钟,全部搞定。
完了?折磨我一个星期的东西,这就完了?刹那间我甚至有点恍惚。
然而,我后来才知道,这只是办理营业执照那漫长的三个月里一个小小的开端而已。
就像高仓健在《追捕》结尾的台词:“唉,哪有个完呐。”
@劳阿毛
谈及东北的商业环境,想起件曾经的小事。
2018年春天,某大型银行组织培训,我作为外聘讲师去哈尔滨呼兰区讲课,提前一天到达主办方尽地主之谊,准备请讲师团撸串,大概就是到了东北呢,必须急赤白咧的大吃一顿。
吃的过程不用赘述,各位领导轮番提杯非常热情,各种烧烤啤酒味道也不错。但最关键是吃完要回酒店了,大家都脸通红相互搀扶说着掏心窝的话。主办方叫了几辆出租车在门口路边停着。
大家纷纷上车,在车等去洗手间的最后一位讲师。这时,主办方工作人员电话响了,该讲师电话里说,他从洗手间出来被拦住要求买单,他有点疑问并打来电话确认。主办方非常不解和气愤,返回饭店去解围并质问服务员,怎么能拦住客人要求买单,而且明明已经买过了。
饭店主管是位胖女士,连忙出来微笑圆场,连声说误会误会,然后把服务员骂了一顿。主办方还是余怒未消,说别听外地人就欺生,这是本地银行请来贵宾,你们别太特么过分云云。
事情解决了大家都上了出租车,车里几个人在那讨论这事。大家倾向性意见烧烤店是故意的,而且可能也不是头一次,不可能存在重复要求买单的情况,尤其在最后一名要离开时候。
司机师傅也跟着随声附和,表情有点不屑和义愤填膺的样子。说这些人真是缺德,东北人的脸都被他们丢尽了,难怪东北最近要落后,都是这些不讲究的人太多。我开玩笑说师傅您是呼兰之光,看来东北复兴指日可待了。
一路欢歌笑语,不多时就到招待所了,大家纷纷下车。
我问师傅多少钱啊,回答说50元,我当时有点迟疑,因为大概也就开了不到5公里,毕竟呼兰这地方能有多大呢。但仔细想想,咱金融行业的啊,说好的打车不看表撸串不数签,这都是小钱。尤其刚才师傅那些有正义感的言辞也令人敬佩,于是掏出50元递了过去,然后开门下车。
这时候,后面出租车也纷纷而至,后车主办方工作人下车冲我们喊,车费我提前都付好了你们不用管啊……
我当时就愣了下,估计正义感师傅也听到了,没等我反应一脚油门就窜了,我清楚的看到车后门都没关严,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下的哈尔滨了。
我站在原地,内心略有凌乱,虽然已是的五月,作为地道东北人,也能感到丝丝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