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刃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倪刃” 原文链接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文章,关于中文的语言腐败,反响挺大的。可见大家对简体中文这种堕落的现象深恶痛绝。
今天这篇想进一步说一下中文的劣质化问题。
首先一组劣质化的词就是“吹”、“黑”以及“不吹不黑”。很多人现在想讲一个看法,都要先申明自己“不吹不黑”,就是因为好的评价总是被说成是“吹”,相反则是“黑”。
语言的劣质化,从表面上来说是因为,总倾向于用很大的词或者某种立场,去替代事实本身。
比如说“吹”,其实发言者本意可能只是夸赞什么东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语言表达、情绪表达,但却被一些人简单归类为“吹”,也就是说,你这个夸赞其实是一种故意的吹捧。
此处还可以衍生出来一个词就是“舔”。
“舔”就更加劣质化了,因为背后还有个词是“跪舔”。大家都知道,这个词尤其容易被用于夸赞国外的优点。
夸赞本来是一个充满人性的、复杂的语言表达,比如当一个人夸赞某种食物很好吃,或者夸赞某个国家的人很有礼貌,都被简单归类为“吹”或者“舔”,这就是一种将复杂事物简单化的过程。
中国有一些人非常热衷于这种扣帽子的语言方式,我不知道这习惯从何而来。其实就是将事物标签化、粗陋化,以便于他们进行“踩”或者“捧”。
比如一个人夸赞欧洲人有礼貌,就会有人冒出来说:“别舔了,欧洲人哪里礼貌了?”
其实,反驳实乃正常,认为欧洲人不礼貌是一个人的自由观点,无可厚非。但是在反驳之前,一定要加个定语,就是你在“舔”。这样似乎便增加了自己说法的合理性,一定要证明欧洲人不礼貌。
由此可见,这种劣质化语言还有个功能就是抬杠。只有语言先劣质化,这杠才能抬得起来。
我的文章评论区,这种语言就数不胜数。比如很多人反驳我,非得先说“你还在那舔呢”。我本来是可以接受反驳的,被这么一说,就是开始了一种被攻击。
这种语言的劣质化表面上是简单化、标签化、杠精化,但是其本质却是文化的深层次倒退,非常具有伤害力,因为它摧毁的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文明。
真的有这么严重?我觉得有。因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文明工具,一个人怎样发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文明的社会,最流行的发言必然是充满了逻辑和理性的,是务实的和具体的;但是在文明倒退的情况下,相当多的发言都是粗鄙、蛮横、无礼和极端的。
其实这样的问题早有端倪。我们现在看民国乃至之前的一些民间文书,都是非常优雅的。即便是离婚协议书,有时候都写得像散文一样优美。
敦煌莫高窟1900年出土的唐代文献中《放妻书》原文
这看似只是口舌的问题,却体现出文明的内核是否注重体面和尊严。如果完全抛弃了体面尊严,语言就会跟着劣质化。
我知道这里肯定有人要说:“还在这吹民国呢?”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劣质化。因为我只是说了民国和之前时代的文化属性,但是在他们眼中那就是简单的“吹”。
除了文明倒退,语言劣质化还会带来思维的倒退。
当人们习惯了“吹”或者“黑”,就会逐渐忘记人还有能力去理性赞美或者理性批评一样事物,就会陷入我们常说的“二极管”状态。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关心事情的细节和丰富性,所有的事物在他们眼中都只有好坏两个极端。
长此以往,人们便丧失了思考能力,都变成二极管简单生物。他们就像低智动物一样,给它一种刺激,它便只做出一个固定反应。
这种情况在政治运动期间尤其严重。“革命”与“反革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到底什么是革命或者反革命,这个定义是模糊的,或者说其定义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个人适合被划分到革命还是反革命。
人本来是拥有复杂性的,比如一个人既很爱国,同时又不满意国家存在的一些问题,于是他偶尔发的牢骚,就成了反革命证据。
有时甚至只是拍了一张生活照,就被认定是反革命。
这么简单划分和处理一个人,会让全民丧智。大家都只会念叨那些革命还是反革命的车轱辘话,却没有人会动动脑子,去思考一下人到底何以为人,忘了脑子是用来想事情的。
除了“吹”、“黑”、“舔”等词儿,还有个最流行的劣质词是“洗”。
为啥他们爱说“洗地”或者“洗”呢?这词儿又往往跟“水军”有关,所以叫“水军洗地”。后来这个范围扩大了,不光是水军,一般人也会被说是在洗。
比如说他们已经认定了的事情,你去辩驳两句,就是“洗”。这种劣质化的目的在于否定你的辩驳本身,无视你说的内容,一个“洗”就足以让你说的一大堆话都毫无意义。
从这里也能看出,语言劣质化常常试图把语言的重心从内容转移到立场上去,用立场替代事实。
这也还是属于一种简单化,因为直面对方说的内容总是费劲的、需要动脑子的,只有用“洗”这类词概括,才是简单直接的。
所以总体来看,语言的劣质化伴随着社会平均思维能力的退化、单一化,同时也标志着整个社会都在试图用立场去打压别人。
立场的背后,其实是权力。之所以打压别人,则是因为有权力撑腰。当全社会都只崇拜权力甚至语言暴力(语言的劣质化其实就是一种语言暴力),那么文明的倒退就成了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