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立平 转载自:网络
最近中美首脑会谈,似乎为冰冷的中美关系注入一丝暖意。于是,人们又在猜测,今后中美关系会怎么走?
我先说我的基本判断:中美之间,对抗是战略性的,缓和是策略性的,但理性管控冲突是有意义的。
下面说这几句话的具体含义:
第一,中美之间是一种长期的终极对抗。所谓终极对抗是指,美国已经彻底检讨并放弃了1972 年以来的对华政策,把中国视为终极对手,不会再有包容、妥协、放弃和演变的做法,而是采取终极对抗的思维和措施以求彻底搞垮对方。不全面冷战也不全面热战,而是在长期的博弈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消耗对手的力量直到完全拖垮对手。
其原因不完全在于老大老二之争,更在于两个国家代表的是有关人类社会的两种不同愿景。我原来曾经说过,这两种不同愿景的基因甚至根植于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的差异中。
第二,这种终极对抗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我原来说过,在将中国视为头号对手的舞台上,拜登与特朗普将会萧规曹随。但两人或两届政府的区别在于,特朗普有个窗口期的概念,因此其做法比较急,力图在5-10 年解决问题。而拜登似乎没有这个概念。拜登政府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场持久战。这种思路在目标上绝无妥协,但是在方法上主要采取竞争手段,不轻启战端,不全面决战,尽量避免直接冲突。只有在非常关键时刻才会—-必要时,美国也会起身对抗。
第三,持久战的形式是竞争。拜登上台后,一再强调竞争的概念,但在中国的语境中,人们没怎么注意到这个词汇的特殊性。实际上,竞争这个词很重要。可以这么说,特朗普的策略是冲突,拜登的策略是竞争。说得更明确点,特朗普的办法,是力图在冲突中直接损伤对方,哪怕是自伤八百,损对方一千,也是值得的。而拜登的竞争概念则是,首先强固自己,在力量的对比上,占据上风。当然也不放过削弱对方,但强壮自己是第一位的。其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灵活的方法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和维护自己的相对优势地位。表现在脱钩上,特朗普倾向于全面脱钩,而拜登则是选择性脱钩。
第四,以克制主义收紧拳头。克制主义即克制美国干预的欲望,该理论认为美国应该放弃过于理想主义的教条,有所为有所不为。拜登撤出阿富汗,完全撤出伊拉克,均体现了克制主义的思想。克制主义是一种现实主义,目的是不损耗自己的实力。这种理论的基础是,美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只要美国克制自身的欲望,就可以从列国的纷争中抽身出来,从而在它最需要做的事情上积聚实力。这可能意味着,今后美国在国际性的组织和平台上要更为积极,而在地区性冲突中会更多地置身事外。
第五,重建联盟,编织大网,围而不战。拜登上台后,在重建国际联盟上紧锣密鼓。对此,人们已经有许多具体的分析,不再赘述。在重建国际联盟上,拜登政府的做法可能有如下值得注意的几点。第一,更加注重意识形态的作用。第二,更加倚重英语国家。第三,联盟的重心在亚太地区。第四,安抚俄罗斯,至少使俄罗斯不给美国捣乱。第五,更多寻找与欧洲这些老盟友的一致性,缩小分歧。有人猜测,美欧还有可能成立一个数字联盟,制定新的网络规则,尤其强调人权的基本方针,以将中国排除在外,构建一个不包括中国的网络世界。
最后说一下理性管控冲突是有意义的。这句话在抽象的意义上当然是没错的。但我说的不是这个抽象意义上的道理。
2020 年7 月24 日,蓬佩奥在尼克松故居发表的演讲中,把对上次冷战中美苏对抗的特点称之为信任并核查,而将这次中美之间的对抗称之为不信任并核查。事实上,在上一次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中,有一个潜规则,叫冷战铁律,即冷战双方的军队不可以直接交手。同时,在裁军特别是核裁军以及避免擦枪走火等方面形成了相关的机制。这意味着在剑拔弩张的冷战中,双方在努力通过博弈性规则来管理紧张局面。
中美之间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按照一些专家的判断,这种对抗的烈度可能不亚于当年美苏之间的对抗。而且,由于军事技术和武器的进步,同时也由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其间的凶险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建立最基本的信任,并在这种基本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管控冲突的有效机制,无疑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