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无处不在 鸡血妈妈让人窒息

作者:睿士       转载自:网络

最近,电视剧《小舍得》又让观众结结实实体验了一场全方位的中国式教育焦虑。

‌‌“小系列‌‌”电视剧前两部作品《小别离》和《小欢喜》大多都是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来探讨教育问题,让观众感觉既贴近生活,又不至于形成过分的生活投射。

而这次,电视剧将目光转移到了鸡血妈妈们身上,更早以前她们还有一个统一的称号叫‌‌“中国式虎妈‌‌”。

中国式虎妈又卷土重来

在剧中,欢欢成绩一般,父母提倡素质教育和快乐成长,是名副其实的‌‌“素鸡娃‌‌”。子悠名列前茅,母亲希望孩子能越做越好,是典型的以提升学科成绩为导向型的‌‌“荤鸡娃‌‌”。就像现实生活中一样,两家家长每次在见面的场合,就会有意无意地开始‌‌“斗娃‌‌”,但每次战斗结束都没有赢家。

学习有待提高的孩子,家长为了报多少个补习班在家争吵,而看起来好像学习不用家长操心的孩子,也因为家长不断提升的高要求而焦虑不已。

虽然《小舍得》是部电视剧,但这种育儿焦虑却笼罩在几乎每一位观众心上,而更残酷的是,即使剧集前半部体现着万般纠结、无奈与困苦的生活,最终结局尽力呈现出的Happy Ending,可能让很多人略感尴尬。

而现实生活中没有编剧。那些时刻感受着升学压力的孩子与家长,仿佛只能隐约看到远方高考结束这一片光亮,而至于结局美好与否,则更是一件扑朔迷离的事情。

6:30起床,7:30到校,下午放学之后马上赶回家随便扒上两口饭,就开始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等到大约晚上9点作业写完,接下来的时间还要读外语、做奥数、练钢琴,每天基本上都要在10点半之后才能洗漱上床睡觉。

而周末时间更是‌‌“惨不忍睹‌‌”,白天基本上为了作业和补课忙到连轴转,甚至有时候午饭都要在公交车上快速解决,而大块休息时间除了每天晚上睡觉,基本上也只剩下周日下午的四个小时。

这不是某个高三学生的冲刺时间表,而是南京鼓楼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妞妞的作息时间,对于她来说,这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

这种高压生活不用说孩子,即使是大人也不一定吃得消。而妞妞妈妈的态度则是其他问题都好说,但学业安排这种事,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在这方面,女性仿佛更加强硬。传统观念上父亲唱黑脸母亲唱白脸的角色分配,在面对升学问题时黯然失色,‌‌“虎妈猫爸‌‌”的现象越来越多,小时候对孩子严厉的父亲,很多时候也不忍看到孩子如明星行程般的‌‌“补课档期‌‌”,和日渐驼背和近视的孩子。

很多人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都对‌‌“小升初‌‌”这件事不以为然,这个包含在义务教育层面的升学过程,对比中考和高考来看,大约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但就是这件以往看似简单的事情,在现在却成为了两考之外全新的硝烟战场,而类似妞妞妈妈这种如临大敌的家长,国内并不在少数。

在一线城市里,孩子需要上补习班是很多家长的共识:好初中是好高中的‌‌“绿色通道‌‌”,进入好高中则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一本大学的门槛。

随便找一个周末去跟补习班外等候孩子下课的家长聊天,你肯定能听到类似以下的言论:‌‌“我们都希望让孩子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长大,家长忙完工作之后还要围着孩子转更加辛苦,但是现在周围的孩子只要有条件就会去上补习班,别人都报,你能不报吗‌‌”?

‌‌“一分千人‌‌”、‌‌“敲门砖‌‌”与‌‌“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成为当代家长身上的三重枷锁。如果不能让孩子尽量贴近其他人的‌‌“起跑线‌‌”,那么就像《小舍得》里演员预想的一样,‌‌“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面对重点中学的名额限制,几乎所有家长都被裹挟其中,在这个以分数论英雄的战场里,大部分家长都只能‌‌“忍痛割爱‌‌”,忽略孩子的感受,只要能提分,便可无所不用其极。

虽然教育部近几年一直在叫停各种学习竞赛,但家长和学校对于额外证书的需求却情绪不减。比如最近几年突然流行的剑桥英语五级证书考试(MSE)就是其中的一种,在这个证书体系下,K和P是家长经常讨论的话题,K是第一级,相当于国内中考英语水平,P是第二级,难度与国内高考英语相当。

在北京,若是想让孩子进入本区的‌‌“六小强‌‌”,拿到‌‌“P证书‌‌”只是基本操作,也就是说,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想要让自己在升学方面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把高考英语试卷刷出高分。

在这一方面,除了虎妈们,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没少为这场‌‌“焦虑盛宴‌‌”拱火添柴。

在线教育机构绞尽脑汁展现着自己强大的课程设置的同时,还通过一篇篇软广来释放焦虑信号。而沟通方式的转变也让家长从以前只能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到现在可以更方便地看到‌‌“别人账号的孩子‌‌”,攀比范围无止境扩大的背后,让孩子感觉怎么努力仿佛自己的人生都像是在给别人垫脚。

在日渐严重的系统性升学焦虑的背后,家庭关系与孩子心理也遭受着巨大考验。

亲子育儿专家杨樾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超过七成的孩子在四年级之后便慢慢从父母的朋友圈中消失。在这之前,孩子是这方天地里的主角,而在这之后,家庭便慢慢开始围绕着‌‌“学习成绩‌‌”来生活,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活动则在骤然减少。并且在杨樾看来,中国大多数四年级以上孩子的家庭都是不快乐的。

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调研报告里的数据也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因为学业压力过重导致的抑郁症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中国10-24岁的青少年、青年抑郁症患病率在2005年-2015年间显著增加,患病率已经接近1.3%。

在本该享受单纯快乐的年纪,却承担着让成年人都有些生畏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而父母的指责甚至监视,则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有新闻报道,一位初中生对学业和考试都表现得异常焦虑,在写作业时双手都会不受控制地发抖。而究其原因,是孩子母亲为了弥补童年没有考上大学的遗憾,对孩子要求甚高,甚至还在家中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发现孩子稍有走神便会直接开骂。

孩子和家长都被自己和周围环境‌‌“逼疯‌‌”了。不过即使如此也很少有人想要慢下来体验下正常的生活。

初代虎妈现在怎么样了

而这样的中国式虎妈教育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走出亚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力。让‌‌“虎妈‌‌”(Tiger Mom)这个词登上媒体报端的初代虎妈美国华裔母亲蔡美儿,当时曾经出版了一本自传《虎妈战歌》,被翻译成了30多种语言,全球畅销。

作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的蔡美儿,曾是一名律师,在成为‌‌“虎妈‌‌”的代表人物之前,她出版过两本关于国际关系的政治学史学著作,但她的第三本书《虎妈战歌》才让她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华尔街日报》就此发表了一篇书评:‌‌“为什么华人妈妈更胜一筹?‌‌”其中引述的蔡美儿‌‌“十大家规‌‌”让人印象深刻:

一、不准夜不归宿、二、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三、不准参加校园演出、四、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五、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六、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七、不准有任何一门科目的成绩低于A,八、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九、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十、不准在某一天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一位有过海外经历的中国籍名人在蔡美儿因为此书引起争议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我在中国所认识的诸位母亲中,没人会像她那样对待孩子,身为法学教授的蔡女士在自命不凡这方面,可算是孤芳自赏了。‌‌”

但蔡美儿到底是自命不凡还是道出了儒家教育的真相,我们很难做出判断。在几年前,蔡美儿的虎妈式教育曾引起极大的争议,尤其在国内,美国式的宽松教育曾经是一些父母选择的育儿方式,主导家中孩子教育的中国妈妈们,曾有不少人热衷于给孩子们西方式的培养方式,但最终也是在教育的内卷中,不得不成为了‌‌“虎妈‌‌”。

在蔡美儿那里,我们能找到东亚虎妈们的身影。蔡美儿大女儿在五年级的时候,考试得了第二名,蔡美儿在女儿回家后并没有夸赞她,反而还罚她每天做20张试卷,做100道运算题,在一周后,大女儿重回第一。

在这种严苛的虎妈式教育下,蔡美儿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也分别上了哈佛和耶鲁大学,但根据一项调查,美国的华裔人群对蔡美儿的教育方式评价要比其他美国族裔要低,而在蔡美儿的著作出版近10年后,蔡美儿的小女儿透露自己的母亲因为被一些人冠上‌‌“虐待儿童‌‌”的标签,而陷入了抑郁症状态。

虎妈蔡美儿在耶鲁的教职也差点受到威胁,2018年,根据《卫报》的报道,蔡美儿曾经建议实习生在面试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选人布雷特·卡瓦诺(曾陷入性侵丑闻)时,要穿的更加‌‌“外向‌‌”,蔡妹儿否认了这一指控,但这一新闻也不禁让人为她捏了一把汗,而在这场虎妈现象中存在不太强的虎妈丈夫也因为在学校内的性骚扰事件而被停职。

但是,‌‌“虎妈‌‌”抑郁了,她的教育方式,却走向了世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