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眼睛以及默契

作者:陆谷孙       转载自:南方周末       

“文革”期间进食堂打饭,有一套感恩祈祷的礼仪。走进中央饭厅,对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先要一手端着碗匙,一手高举小红宝书挥舞,朗读一段语录。仪式始兴之时,有红卫兵监督,马虎不得,有人想逃过功课,从边门溜入,径奔饭菜而去,倘被发现,就会给抓到巨幅画像前,先虔敬认罪,继而罚读长段语录,由此耽误打饭,真个成了欲速则不达。更多的人往往斜眼瞟着那边打饭的队伍越排越长,这边不得不捺下性子,齐声读一段“最新最高”或是“世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之类的相关“指示”。

渐渐,为了早一点打到饭,吃到供应有限的菜,大家心照不宣地把语速急提,像今天唱Rap那样,匆匆读完,急奔卖饭窗口而去;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巨幅画像旁实施监督的红卫兵也撤了岗,于是仪式变成了走过场的滑稽剧:只见三两人步入食堂,也不驻足,对着画像象征性地一挥膀子,连读三遍当时最短的语录“要斗私批修”,不知是自表忠心,还是算给那边的画中人一点面子。

再往后,食堂请示仪式对大多数人而言,自动消亡,毕竟排队吃饭,填饱肚子是世上“最大问题”——除了像被关押在校的巴金先生,他在中文系红卫兵押解下,手提两个热水瓶(饭后打水为全天所用),照样要对巨幅画像行礼如仪,左焰最炽之时,还曾见老人被迫跪在食堂湿漉漉又沾满油渍污垢的磨石地上诵读语录。

然后仪式便移至寝室举行:大家把饭菜打回,若是夏季,先忙着把上衣和长裤除了,摆开棋盘,这时突然有哪一位想起还没“饭前请示”,便提醒众人,于是照样敷衍潦草地大嚎三声“要斗私批修”,接着一边进食,一边大杀车马炮。待到一局杀完,那穿着宽大纺绸衣裤(此人从不赤膊)的师弟甩着双臂,到盥洗室去冲洗饭碗,一边吼着自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那是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中的唱段)。

时隔四十多年,回忆起来,此情此景仍是缕缕清晰皎然。

是什么保证了这样一幕滑稽剧日复一日屡演不止?当年有句用烂了的警句,叫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隐含恐怖的杀机。谁敢不“请示”就张口吃饭,保不准哪位室友突然贲发革命肾上腺素,奏上一本,那是有可能老账新账一起算的。但与此同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谁都知道这是演戏,于是才会把这本应严肃认真的程序,做得如此潦草、荒诞,像是彼此早已达成了某种默契。安插卧底,鼓励告密,迫使群众甚至包括亲朋相互提防,相互监督是“文革”政治动员、社会监控的一大法宝,当局用它已有得心应手之效,这一点其实群众也早已心知肚明,所以戏虽乖离幼稚,大家还是照演不误,以免生事招祸。

另一方面,群众的默契和敷衍了事,“文革”当局当然也了然于胸,不过只要不出几个出格异类,门面还在勉强维持,懒得也无力去追究。这大概也算是众庶与权势的一种博弈吧,直到最后“请示”仪式被弃若敝屣,“文革”也以失败告终。

2009-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