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过桥土豆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9月19日,解放军报旗下微博账号“钧正平”发表了这样一段话,认为性别对立是“境外势力”煽动。
关于“境外势力”,确实是一个比较难以定义的组织。我们在文章《境外势力与自证清白》谈过这个问题,那篇文章的背景是郑州雨衣爸爸被网友怀疑是“境外势力”。
今天继续说说“境外势力”。
近些年来,环保、科普、慈善、公益、动物保护、性别争议(L、G、B、T、女权等)、扶贫、支教、外籍在华人士(尤以留学生、外教群体较为突出)、突发事件(成都49中事件、郑州洪水)、 相关政策出台(如三胎政策、离婚冷静期)等话题,均与“境外势力”有过关系。
一提起“境外势力”这个词,我们眼前立即就会出现一个“蓄意”反华排华、阻挠中国崛起、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企图颠·覆国家政权的不友好形象,认为这是一支有目标、有阴谋、有行动的组织严密、高度危险的敌对团伙。
这一概念,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待一些人的处置态度。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巩固和提高,“境外势力”这一个定义模糊、内涵不清、执行主观的概念,应认真思考,慎重使用。
——①“境外势力”的概念有“扣帽子”的嫌疑——
“境外势力”这一概念,把国际社会简单分成“亲华派”和“反华派”两大力量,较少考虑许多国家和人员并不了解中国具体情况,他们本来处于“非敌非友”这一中间地带的现实。
“境外势力”,是一种用“二分法”眼光看问题,简单地要求在“亲华”还是“反华”问题上选边站队。这种做法易于造成广大中间力量的不满和反感,会让本来处于中间地带的潜在朋友远离我们。
——②“境外势力”的概念有扩大化的趋势——
出于种种原因,常常倾向于把形势看得更险峻一些,把“敌情”判断得更严重一些,几乎把所有与我有重要争端、对我不满意或在一些问题上持不同意见者,都归于“境外势力”之列。
“境外势力”的概念的持续使用,会让我们在国际上敌人遍地、四面楚歌。其实本不是这样的局面,境外势力毕竟是少数,我们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致力于建立更为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使我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确保更好的国际环境。应以既斗争又联合的策略,以更加温和态度,而不是只有斗争的策略。
——③“境外势力”的概念有情绪化倾向——
一个事件,有肯定也有否定,有赞扬也有批评,这本是正常现象。
我们本应该自信一些。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煽”是一个行为,“动”是另外一个行为。
我们对待批评的胸怀不够,自信不足,或沉迷于外界表扬以及自我营造的封闭体系,最终真的会造就出一大批“境外势力”出来。
拒绝或难以接受外界批评的声音,从而情绪化地将批评者划入“境外势力”行列,那就是自己培养敌人。
……
滥用“境外势力”是一种不健康和不理性的心态,它无法让民族用开放的胸怀看世界,也无法友善地与世界人民交朋友,容易误导自己和他人。
“境外势力”,有时候也是一种阴谋论,关于阴谋论,可以点击《谈谈阴谋论》。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行事。
对待批评,刺耳的声音甚至恶意攻击时,我们应该有风度、宽容的姿态,有理说理,有事说事,尽可能做到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人是复杂的动物,减少或放弃使用恶意的“贴标签”和“扣帽子”的行为,这对于我们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有好处。
这一方面可以减少树敌,防止伤人伤己;另一方面,表现出更多的文明和风度,实现良性互动,树立更加美好、开放和文明的形象。
……
关于性别对立,我在文章《今天说说女权》中谈过。那时候文章没说的一点是,女权不应该是性别对立,而是与男性一起携手,打破现有体制,追求更大的权利。可能有些人意识到风险了吧。《“饭圈”文化遭批评的原因》
其实目前的女权有它的问题,比如经常被“女权”使用的“扣帽子”这个工具,被使用在自己身上了。
“女权”何尝不是一个标签。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