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沉言碎语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现代奥运会里,我们最熟悉的开幕式典礼、奥运圣火传递,都始于1936年的柏林。
1932年,国际奥委会将第十一届奥运会会址定于柏林,还未彻底掌权的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坚决反对,宣称“奥运会是犹太人和和平主义者玩的花样,德国运动员和黑人同场竞技有损日耳曼民族的尊严。”
1933年,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国际奥会成立代表团,前往柏林考察,希特勒一反先前态度,拨款近二千五马克筹备奥运,并下令有关部门必须“全力支援”。
设计师维纳·玛赫耗时两年,设计及兴建柏林“帝国体育场”,该场馆能容纳11万名观众,从场馆的命名到规模,无不彰显纳粹德国的野心,场馆也成为承载纳粹意识形态的阵地。
当时,在柏林奥运的体育宣传画中,处处可见雅利安人发达的肌肉和强健的身躯。
而从希腊将奥运火炬接力传到奥运会举办地的做法,也始于1936年。奥林匹克圣火在柏林照亮了帝国体育场,恰如后来纳粹的血腥镇压席卷欧洲。
奥运会举办期间,纳粹政权企图掩饰其极端的种族政策。大多数反犹标语都被临时撤下,报纸媒体也缓和了激烈的言辞,借助奥运会向外国观众和记者伪装出德国热爱和平、宽容好客的假象。
而就在奥运结束后两天,具有犹太血统的奥运村主席沃尔夫冈·福尔斯特纳上校便在被军队开除之后自杀。
柏林奥运会是近代奥运会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各国政客们开始意识到,原来可以通过操纵奥运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能否获得举办奥运会的资格,奥运会场内的建设布置与服务是否高标准高规格,奥运会开幕式的场面是否足够宏大震撼,东道主国家的运动员表现是否优异,金牌数和总奖牌数排名是否靠前,这些都是在“为国争光”,而不是“为了人类共同体”。
更直接一些讲,现代国与国之间的体育比赛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热衷参与其中的,往往是对宣传爱国主义、煽动民族主义有最大需求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