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刘道玉校长,四十年前您只看了我一眼

作者:易中天       转载自:网络

四十年前,也是冬天。我的母校武汉大学在教三楼001教室举行恢复高考制度后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那时学位制度还在建立中,所以不叫硕士生,叫研究生。

〇 刘道玉校长,李华摄影

那天,我第一次见到刘道玉校长。

刘校长是几个月前被任命的,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只有48岁。

〇 1981年,48岁的刘道玉主政武汉大学,是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图为刘校长与校党委庄果书记(图片由家人提供)

不过那时我们并不知道,恢复高考这件影响了自己一生的大事,是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当时还是副教授)向邓公小平同志首倡,而“幕后推手”正是时任教育部党组成员的高教司刘道玉司长(据广东经济出版社《口述改革历史》)。

〇 两位78级本科生黄卫和黄麓创作的查全性院士塑像。查先生看了以后笑问:你们这是用的3D打印技术吗?(引自公众号《新三届2》,作者黄麓、黄卫)

不过那时我们懵懵懂懂。大家都忙于毕业论文答辩,似乎没有多少人特别兴奋。新校长来了,我们也该走了。就算留校任教,跟校长也隔得老远,何必要认识?

但,那时没有自主择业这一说,毕业以后全部由国家统一分配。系里和导师们都希望我能留下来。不能如愿,就只能去找校长。

〇 导师和同学们:后排左起:吴林伯先生、周大璞先生、胡国瑞先生、易中天、付生文;前排左起:毛庆、何念龙、李中华

于是,73岁高龄的导师胡国瑞先生给刘校长打电话,希望能约时间到办公室面谈。

刘校长马上回答:怎么敢当?当然是我去见胡先生!

很快,到任不久事务繁忙的校长,为一个普通研究生的毕业分配问题,亲自登门拜访胡国瑞先生,认真听取了胡先生的陈述,答应会予以考虑。

胡先生却看出刘校长有为难之处,决定让校长见见我本人,当面考察。

毕业典礼散会后,胡先生便带我等在门口。

记得那天胡先生和刘校长都穿蓝色中山装,佩戴红底白字的教职员工校徽。34岁的我穿浅灰色中山装,戴白底红字的学生校徽。校长被簇拥着从台阶上走下来,远远看见胡先生,立即快走几步走上前向胡先生问好,同时看了我一眼。

“校长,我是易中天。”我自报家门。

“你就是中天?”刘校长伸出手来。“人才难得,我会想办法的。”

握完手,什么都没问,就告别了。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只看了一眼?

只看了一眼。

后面的故事已被多次回忆:刘道玉校长通过教育部部长蒋南翔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做工作,将我留在了武汉大学。接到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又到人事处报过到以后,我空着手去校长家道谢,这才知道他们一家四口只有两间房,另有一个只能称之为过道的地方做餐厅兼客厅。刘校长说:在武汉大学教职员工的住房问题解决之前,我刘道玉决不搬家。

以后也多次去过校长家。离开武大之后的总次数,好像比在校期间还多。刘校长后来虽然搬进了三室一厅,仍然狭小,朝北的书房堪称斗室,简直转不开身。

有个问题也憋在心里一直没问:当时您只看了我一眼,怎么就断定“人才难得”呢?不怕看走了眼?

或许,并非所有事情都讲得出道理,有些缘分也只在瞬间。

〇 2011年5月22日,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江平先生出席《易中天文集》首发式,与刘道玉校长初次见面。两位教育家都被称为"永远的校长“。李华摄影

后来我身不由己,频繁参加各种活动。但只要到武汉,总会去看刘校长。校长却对我说:中天,你要做“蛙人”,不要做“飞人”。

〇 刘校长教导易中天,李华摄影

我听懂了这意思,从此尽可能谢绝各种邀请和应酬,后来干脆一律不做各种电视节目,也不到各种“网红”视频节目里凑热闹,躲到江南某镇潜心写作“易中天中华史”。历时九年,总算完成,即将出版全24卷大套装,可以向恩师报告成绩了。

今年11月24日是刘校长米寿(88岁)的日子。由于疫情,不能前往武汉,谨敬献寿联如下:

道义铁成期寿永
玉壶冰鉴颂春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