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意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观人随笔” 原文链接
如果学校没有“说不”的权利,那么教育就永远无法雄起。
“你不买,天天群里催,小孩都被区别对待了,不买不行啊!”近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实验小学一位家长反映称,班主任在家校交流群发通知催缴医保,没买医保的学生不仅要被停课,学校还要给家长开家长会。
空口无凭,家长有截图为证:
一份学生医保是400元,该家长表示,他们家庭并非属于低保等特殊人群,最终在学校强推之下,还是不得不给孩子购买。
11月4日,面对媒体质疑,当地教体局工作人员称,学校的做法错误,将对此进行调查。
那么问题来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干嘛越俎代庖推销医保?吃饱了撑的?
“老师说她也没办法,老师说学校安排的,学校说教育局安排的,教育局说政府安排的……”这是从家长口中说出来的因果链条,多么熟悉。
当然,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下达了强制的命令,这个链条越往后的主体,越不会承认。
当地街道办回应称,“9月份接到文件开始启动医保,我们没有说是强制要买”;但是转口又是一句春秋语法:“南充市医保局要求是全民办理,说这是国家政策……”
还能说什么呢?懂的都懂。
真是看够了这虚伪的措辞和拙劣的表演。
如果你不承认存在“强制”,那么就去证明新闻报道中的群聊天截图是假的,就去证明老师说了谎、街道办也说了谎。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被胁迫的何止学生和家长,教师乃至学校,又何尝不是被胁迫的呢?
当指标一层层传达下来,已经不再有人追问,错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在谁身上。
矛盾总试图在基层解决,可总是循环往复。
我们似乎也已然忘记了,医保自然由专业的政府职能负责管理,如果要求是从医保局、卫健委来的,还容易让人理解,怎么负责教育的学校,却在家长群搞起了直推?
一直以来,学校似乎都成了一个“中介机构”,或者是一个按钮,这个按钮背后有无数根丝线连接着学生和家长,医保也好,其他部门的其他政策也罢,似乎都能通过学校“分发”,然后触达千千万万个家庭。
医保不决找学校,打击诈骗找学校,计划生育找学校,劝生二胎也找学校,孩子家里有人维权找学校,需要投票点赞评转也找学校……
好像是个行政机关,有一点点权力,就可以给学校下指令,对教师吆五喝六,为其服务。这把教师当什么了?把学校当什么了?你们又曾真正尊重过教育,把教育当教育吗?
在下达指令的时候,是不是压根就没有想过,这种途径本身合理吗?合法吗?能稍微尊重一下行政伦理和依法治国吗?
如果你们真的有一点点法治精神,压根就不该在推行医保政策的时候想到学校,想都不应该想。
“上面的政策都是好的,都是下面的搞砸了”,我们也经常听到这种逻辑。
然而,如果一种医保需要强推,甚至通过学校跨界,以孩子的受教育权为筹码,最终胁迫家长就范,那么人们就有理由怀疑:这样的医保,到底是利好谁?
总有人说,“都是为了孩子好”;新闻留言区里,不乏指责家长“不懂事”的高赞评论。
你要问为什么学校会沦为行政的附庸,这些留言其实就是答案。